宛央

偏执地以为这寥寥几语能闯出时空的霜尘与君相知,素未谋面的故人啊,见字如晤。

记我的汉服七年

大约是看b站评论受了刺激,突然回忆泛滥。想起什么写什么,也不讲究什么写作水平。

犹记得我是因为初一假期看过老三国以后,百度了类似于“三国时期的人穿的衣服叫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无意间点进了汉服吧。当晚就浏览了很多精品区的内容,终于知道了“汉服”的存在以及“汉服复兴运动”的历史,然后心灵震颤、泪流满面。想来在认识汉服的各种方式中,还真是相当与众不同的一种。那约莫是2013年初吧。

那时候似乎还是在严厉批评“秀衣党”,批评有些人就是穿层漂亮衣服,既不注意端正言行举止,更不顾及衣服承载的内涵。后来主流声音稍有变化,主张那些了解较浅、单纯因为好看而喜欢衣服的“汉服爱好者”,和那些有觉悟有决心投身汉服复兴事业的“汉服复兴者”,两者可以友好共存,并且欢迎前者了解更多、走得更远。

当时汉服吧里的主要口号,我记得的有:“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最为触动的是“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这一句,大家并非只是要复制一件衣服,而是找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深埋在岁月中的文化符号。大家认为汉服值得从博物馆中活起来。大家认为汉服值得被重新发现和诠释。从这件衣服开始,可以去溯源烟尘中的历史,可以看到式微的民乐,可以试图看到古典的香道茶道,可以试图看到古典的射礼昏礼冠礼笄礼祭礼。这些,的确是我因为汉服才看到的,汉服春晚我每年也都在看。我不得不真诚地说,在我初二前后,是三国史、汉服和那兔三者形成的合力,将我从“外国的月亮圆”的思维倾向中,拉回来的。倒也不必扯什么民族主义,只是认清了一点事实,原来我古老而年轻的国家是那么伟大辉煌的啊。

记得精品区有已故吧主溪山琴况的多篇帖子,有很多是关于汉服运动开展的指导性设想。印象最深的,是建立在考证基础上的、关于当代冠礼和笄礼的仪式设想,将古代的冠礼笄礼在当代进行实践,将其意义转化为成人礼,将其仪式改造为男女平等的形式。……我没有赶上吧主健在的好日子。其实后来汉服更加广为人知以后,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成人礼,包括我的高中毕业典礼(虽然我不幸错过),可能大半的衣服不符合形制,但是这种成人的仪式感很好,新鲜的古老感很好。这不可谓与汉服运动无关。

你不能说,近年来中国古典元素在普通人之间也算兴盛的状况与汉服运动完全没有关系。它们背后共同的根源当然是国家实力的强盛与国民自信的增长,而汉服运动,至少是走在靠前位置的那个实践者,2003年是它的元年。反正近年来不少古装影视剧的服装越来越像样,我看着是很愉快的。

初中时在小组展演PPT时做过汉服介绍的主题;在大家纷纷用教室电脑放歌的时候,放过《重回汉唐》《汉家衣裳》《为龙》;作为班级的“手抄报担当”做过几期汉服主题的手抄报,照片尚存两张;高中时也参加过汉文化社在一二九社团展演上的节目,《礼仪之邦》和汉服展示。

上高中的时候我意识到汉服运动的瓶颈:运动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各种活动形式不免千篇一律,普通社团不免经费紧张。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前者,除了节日搞点集会宣传活动,其他比较有效的形式寥寥无几。但我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而且当时一切精力也只想放在学习上。

从高中开始好些年没怎么关注,近一年翻b站看了不少视频。有点难受。

当年大家反对“汉服圈”的称呼,认为汉服没有圈,它可以属于所有人。而且记得有一句给我印象很深:“穿汉服的三个阶段:汉服只是一件衣服;汉服不只是一件衣服;汉服只是一件衣服。”你最初接触汉服,觉得它只是一件衣服;但当你从它出发,你便有动力去看到更多,你看到了诗文辞章、古乐余韵、礼仪之邦,它便不只是一件衣服;当你将端庄宽和的态度融入自身,你便不在意是否有这样一件衣服在身了,你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良好修养的人。我并不是说穿汉服可以提高你的修养,只是说,汉服是通向古典的一把钥匙,这样的钥匙要多少有多少,它不过是其中同样美好的一把。

但现在,好像很多人都在说:你喜欢好看衣服,便说你喜欢的是它的好看,不要扯什么文化底蕴!甚至于,加以恶言。我看到很多人厌恶“汉服圈”。说实在的,我很伤心。虽然我对汉服的形制只能判断个大概,虽然我衣柜里只有一两套汉服,我不是考据党,我也没有为汉服运动做什么贡献,但尽管它是一件衣服,在我所有衣服之中,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要更神圣那么一点点的。虽然我清醒地知道,一个群体或者活动扩大化普遍化以后,必然就有各种不同的选择与思想倾向,会有极端化思想、会有败路人缘的状况、会有不同视角出发的恶语相向……但我还是念着它,我还是不忍看它饱受诟病和辱骂。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可以担得起互称“同袍”的单纯情谊,还有多少人可以称得上“汉服复兴者”。或者说,还有没有人自我定位为“汉服复兴者”,现在还存不存在当年意义上的“汉服复兴运动”…… 这不是诘问,是我确实不知道,也无意去详细考察。

汉服的大众化普遍化未尝不是好事,当年大家所希望的,最起码的一点,也就是可以光明正大地穿着汉服走在路上而不被人指点。但是似乎没有什么人会再像当年那样骄傲地向人们大声宣告:这叫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意义似乎在慢慢被剥除。固然有利于避免极端民族思想(包括非理性地过度仇视元清),但是它原本兴起的时候最引人骄傲和热忱的、最为高贵和深远的那一面,很可惜地,淡了。

笑我竟有一丝遗老似的感慨。然我的忧思怎么抵得上他们的戚恨万般。

风聚而来,云散而去罢了。

评论 ( 2 )
热度 ( 3 )

© 宛央 | Powered by LOFTER